:::
現在位置:最新消息

中藥+文創 打造現代版藥籤

2017-02-04 07:39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/宜蘭報導

登義參藥行重現台灣民間失傳已久的藥籤文化。 記者陳宛茜/攝影
登義參藥行重現台灣民間失傳已久的藥籤文化。 記者陳宛茜/攝影
 

 

 

 

登義參藥行記載台灣中藥世家的傳承與轉變。圖為一家四口合影,左為吳孟龍、右二為父親...
登義參藥行記載台灣中藥世家的傳承與轉變。圖為一家四口合影,左為吳孟龍、右二為父親吳瀛洲。 記者陳宛茜/攝影
 

近五年,中藥行以每年兩百家的速度迅速消失。大學念運輸管理系,今年廿八歲的吳孟龍卻決定繼承父親的中藥行。他一手創辦、結合中藥與文創的「登義參藥行傳藝店」過年前開幕。父親吳瀛洲當年開中藥行時,也是廿八歲。

 

走進位於宜蘭傳藝中心的登義參藥行,吳孟龍正提著傳統藥壺準備「煎藥」。壺裡煮的其實是茶,客人選好茶,藥行便會放進壺中,模擬「抓藥」、「煎藥」的過程。現代人不再需要「煎藥」,但吳孟龍想透過還原古早時代的「煎藥」,重現傳統中藥行的氛圍。

 

吳孟龍將傳統中藥,以貼近現代人的語言重新解釋、製成藥膳包。 記者陳宛茜/攝影
吳孟龍將傳統中藥,以貼近現代人的語言重新解釋、製成藥膳包。 記者陳宛茜/攝影
 

「我要當中藥文化的翻譯者。」吳孟龍認為,中藥並非「時代不需要的夕陽產業」,只是需要找到新世代的語言,讓這一代人聽得懂,「文創就是這種語言」。

 

父親吳瀛洲四十年前創辦登義中藥行,吳孟龍被母親抱在懷裡時,便習慣聽各種中藥藥名、處方。大學念管理,他依然難忘中藥,最後決定結合兩者,打造一間擁有現代商業思維的中藥行。

吳孟龍以自己這一代人的角度出發,「比我大五歲或小五歲的人,他們可以怎麼使用中藥?」根據朋友經驗,他找來設計師,設計和即飲咖啡一樣的「即飲中藥包」。

古代偏鄉醫師少,善心醫師路過時,把藥方放在廟裡成為「藥籤」,讓民眾需要時到廟中求籤。結合宗教和醫藥的「藥籤」,象徵中華文明的智慧,卻瀕臨失傳。吳孟龍在店中打造現代版「藥籤」,同時滿足民眾占卜求籤和求藥的樂趣。

現代人看不懂傳統中藥藥方,吳孟龍將其改造為「亂操操」、「笑顛顛」、「金驚驚」等現代語彙,設計令上班族會心一笑的「情緒藥膳包」。店內還有一張搗藥桌,讓大小觀眾練習搗藥。

藥行外,吳孟龍種起一盆盆「膳栽」。宛如藥罐的花盆中,一株株中藥植物緩緩滋養成長。「我要把中藥重新種進現代生活的土壤,開美麗的花。」他希望透過「文創」、吸引民眾走回中藥行,找到中藥行在現代生活的新定位。

 

資料來源:udn.com/news/story/7322/2263966

 



相關檔案


列印本頁


Copyright 蔡明富特教資源網 All right reserved. 最佳瀏覽解析 1024x768 IE 10.0 以上|瀏覽人次:605715聯絡我們